【管理模式】制定年度计划,推动同事达标,用「棍子」还是「萝卜」有效?

在这先跟大家说声新年快乐,希望2021年大家有个新的开始新的一页。

每年年初,销售从业员很习惯为自己重新制定该年的目标和行动方针;作为上司的管理人员,则会协助并「循循善诱」,希望自己的同事能健康成长。但到执行年度计划时,同事往往很容易受「诱惑」、「环境」、「意外」或「障碍」等原因而偏离自己的目标。

这时候,管理人员需要面对一道经典的选择题:为使同事重拾工作的正轨,我们应用「棍子」(Stick),即惩罚?还是用「萝卜」(Carrot),即奖励?笔者在此引用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伯尔赫斯·弗雷德里克·史金纳(Burrhus Frederic Skinner)的一个实验作解答。

史金纳曾使用一个特别设计的箱子和白老鼠作实验,其中一个箱子放了一个机关,只要老鼠触碰到按钮,就会从洞口跌出食物;另一个箱子亦放了一个机关,箱子会释出电力电击老鼠,只要老鼠按到按钮就会断电。

实验显示,两只老鼠最终都会学懂按下按钮的动作,但一种是透过奖励,一种是透过惩罚。分别就在于,用食物诱惑的老鼠在学懂后,它会定时定候去按按钮;而另一边的老鼠只要电力一停,它就不再去按按钮了,即只要惩罚、制约一停下,它的行为和习惯就打回原形了。

实验的结论是,在行为学上,以奖励作动机的学习比惩罚效果来得更有效和持久。无可否认,惩罚可以即时收效,比如说旧时代孩子哭闹,家长用体罚处理他们,能让他们在当刻停止胡闹,但未必能做到治本效果。

作为管理人员,恩威并施是很重要的,用权威和施加压力的方式使同事短时间内做到业绩固然是好事,至少他不会因为收入问题而流失,但更重要的是,使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认同感、有正面奖励(不一定是金钱奖励,可能是其他方式的嘉许),会对同事的长线发展和成长更有帮助,而且效果来得更持久。还有重点就是:如果要奖励和惩罚的效果加强,必须要在结果发生时尽快执行,拖延了的话效果便会减弱,做不到调节(Conditioning)的效果了。

希望在新的一年每一个人都找到自己新的目标新的动力和新的方向,下回再见。

(原文刊登于2021年1月12日经济通专栏《【管理模式】制定年度计划,推动同事达标,用「棍子」还是「萝卜」有效?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