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之計在於春,做好一年大計,做好人生規劃就是成功的關鍵!方向不對,努力白費;找對方向,就可以以終為始,不斷成長,不斷實踐,成為一個既成功又幸福的人。
今期起,與讀者分享人生規劃的九大範疇,包括了和諧家庭、理想事業、身心健康、豐盛財富、人際關係、個人成長、興趣理想、靈性追求及公益慈善。而在理財角度如何做好規劃,便可成為家庭領袖、企業領袖、社會領袖或靈性領袖。
1.和諧家庭
若能建立和諧家庭,相信是很多人畢生的追求,而如何做到關係和諧呢?起碼在財富角度上,可以令到每個家庭成員都有共識的金錢價值觀。家庭收入要大於支出,讓每個家庭成員都有財富的創造力,就必須讓每個家庭成員,在自己的天賦才華上發揮金錢的創造力。
鼓勵孩子成長學習
同時要讓每位家庭成員對家庭有所擔當,必須賦予每一位家庭成員的身分,自小讓孩子在充滿鼓勵的環境下成長學習。除必須的常規學習外,也要令孩子在天賦才華上得到適當的學習,令其不斷成長,成為最有價值的自己。更應該讓不同年齡的孩子擁有適齡的財商教育,包括培養儲蓄習慣、投資知識、投資風險意識、健康風險意識、商業管理、商業模式、企業報表。
另外,亦需要認知法律及稅務知識、經濟發展趨勢等。現時養育一個初生孩子到25歲,並配套優質教育及海外升學,能健健康康地進入社會職場,便需要有1,500萬元的支出。若想擁有一個理想的家居環境,1,000萬至2,000萬元的開支也少不了。
家庭要和諧,就需要有持續的家庭聚會,營造足夠的溝通機會,更需要有家庭領袖的統籌和決策。不妨安排家庭的共同基金,應付屬於家庭的開支所需,讓每一位家族成員都對家族擁有忠誠度、榮譽感、貢獻心。
2.理想事業
每一位家族成員從兒童到青少年,如果可以獲得適當的技能培養、興趣培養、領袖培育,就他們的願景使命價值觀的建立作合適的訓練,以及接班人的意願和能力的打造,讓他成為最適合的家族及家族企業接班人,這是最理想的安排。
現今世紀,應該是一代不同一代,借用李錦記的家族理念之一:永遠創業。
李氏培育每一位家族成員都有這種永遠創業的精神,可以在不同的行業領域發展,並配以合理的創業基金,加設特定條件,讓族人有動力和目標爭取創業機會。
家族有足夠條件的話,還可以有兩、三次創業資本,協助家屬後人增加成功的機率,更可以透過家族創業委員會進行批核及支援。
3.身心健康
要達致身心健康,首先要營造健康的身心信念,有充裕的生活儲備、舒適居住環境、和諧的家庭關係、良好的溝通模式、健康的生活習慣、合適的運動鍛煉,充足的醫療儲備,喜樂平安的信仰等。
要滿足以上的條件,從財富管理角度,必須有充足的現金流,最理想是被動收入大於支出。而如何作出評估呢?有以下幾項因素。
健康的身心信念: 這個要內外配合,原生家庭的價值觀教育,社會環境的價值觀教育,都需要預備足夠的金錢來培養,創造安全感,提升自我價值感,培養清晰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。每年投入合理的學習資金,可撥備30,000至50,000元的學習經費,不斷學習修煉,建立正向積極的人生信念,成為有價值的人。
充裕的生活儲備: 人生現金流是一個不規則現金流,很少人會為自己去評估人生現金流。
筆者常對身邊朋友說:「你想錢比你長命,還是你比錢更長命?」
問題總是讓人有深刻的思考,最理想的答案當然是錢比自己更長命。當做完人生現金流評估後,往往可以提高朋友的危機意識,以及提升其積極性,甚至乎找到人生動力。
筆者認為,現在出世的嬰兒活到100歲,普通生活標準也會花掉1億元以上,這看來似乎是很嚇人的數字,細心計算後也覺得很真實。只要仔細規劃好,往後就會有更多的選擇和更安心的生活。
舒適居住環境: 若要求不高,人均居住空間有200平方呎,也可以接受。惟租樓住絕對非長久之計,不少人為置業花上30年的時間,以及花費近一半的收入,去完成自置物業的心願。
一家四口居住面積800平方呎的單位,也需要逾千萬元才能買到,可能花十年時間才能儲到買樓首期。當物業完成按揭貸款後,也需要維持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。而日常的生活所需品也是一項慣常開支,計算之下,也需要每月10,000至20,000元的生活開支。
其他身心健康的範疇日後再續。筆者祝福讀者財富倍豐盛!事業有大成!
4.和諧的家庭關係
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成長背景和經歷,家人之間往往對對方有不同的期望,若未能全部滿足,就會有或大或小的失望,要和諧就要提升對家庭的擁有感。雖然「我們大於我」這個原則很好,但不容易做到,要賦予每個家庭成員身分及擁有感。很多家庭都會舉辦聚會及家族旅行,每年四次、按人頭按年預備20,000至40,000元家庭聚會開支,這樣的花費是值得也是合理的。
良好的溝通模式:
要先設立溝通原則,可參考李錦記家族的溝通原則:
可接受:
- 我們>我
- 坦誠表達
- 建設性反饋
- 暢所欲言
- 積極爭論
- 對事不對人
不可接受:
- 負面情緒
- 一言堂
- 不客觀聆聽
- 我就是這樣
- 言行不一致
- 人身攻擊
有以上的溝通原則,應該可做到有效溝通,求同存異達致共識。
5.有規律作息時間
健康的生活習慣:
有規律的起居作息時間,飲食均衡,這是需要有足夠的財富和穩定的工作才有機會做到。而一份穩定長遠發展的工作和事業是先決條件,有累積期,也有收成期,才能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。應戒除不良嗜好,如菸酒、夜睡晝起等,早睡早起身體好。
合適的運動鍛煉:
宜做適當的帶氧運動。運動前應該做熱身;運動後應該拉筋,日行萬步,或練氣功等均對身體有益。
6.選擇高端醫療保險
充足的醫療儲備:
之前筆者提過醫療儲備這部分,一生人要準備逾千萬元的醫療儲備並不過分,可考慮選擇高端醫療保險和多次賠償的危疾保險。醫療費用轉嫁給保險公司,這樣的成本是最便宜的,而保費則因人而異。
喜樂平安的信仰:
信仰也會產生一些慈善捐獻的開支,不同信仰有不同的做法,務求選擇合適的信仰達致身心靈平衡。
7.平衡創富
要達致財富上豐盛富足一生,必須平衡創富、維富、傳富三個範疇。很多人聽過:財務自由的定義是被動收入大於支出,不過未必人人都可以做到。而不同階段應該做不同的準備。
20至70歲的階段是創富階段;20至100歲是維富階段,婚後至離世的時間就是傳富階段。能夠做到「做最好的準備,做最壞的打算」,就可以安枕無憂。
第一階段是創富:創富是如何最有效累積財富,累積財富有兩個絕對的關鍵,就是資產配置及足夠的時間。
很多專業人士和企業家只專注做的一件事,便是累積財富,增加資產。而沒有關注維富及傳富。筆者想提醒,不關注隨時有可能資產被蒸發一半,或全部蒸發!
創富分主動及被動收入
創富包含兩個部分:
- 主動收入,包括人力收入、專利收入、智力創作收入、主動投資收入
- 被動收入,包括可繼承團隊管道收入、物業租金收入、版權收入、股息收入
每個人需要退休,除非活不到退休年齡就往生。能夠豐盛退休,就是在有生產力之年創造主動收入,一般是指在40至50年的時間區間,約480至600個月,能夠在有生產力的時間內創造足夠的收入,又或建立足夠的被動收入。直至累積財富作足夠豐盛退休之用,又或到退休期前,建立的被動收入已大於退休支出,便可以富足一生,安枕無憂。
8.維持財富的完整性
第二階段是維富:維富是任何時候、任何狀況,均可以維持財富的完整性。
在財富的追求中,財富的高度並不等於財富的長度,所以不但要進行高度的追求,更重要的規劃要放在長度的維持。
到底財富的長度應該有多長?賺錢的目的第一受益者是自已和家人,如何適當平衡財富令我們的資產可以用到人生最後一日?無論失業、健康、疾病或長期安養,甚至乎變成植物人;無論面對人性貪婪,官司訴訟,生意失敗及破產,財富也獨獨為自己和家人所用。
簡單來說,就是如何保證我們的錢比生命更長命。
可透過不同的金融及保險產品,結合持久授權書及信託等法律工具,配合適當的資產配置組合,為家族資產建立資產防火牆,並抵禦通漲、稅務及法律風險對財富的侵蝕,讓財富保持100%以上的完整性。
9.財富傳承
第三階段是傳富,傳富是如何把財富結合智慧作有系統地運用生前資產配置、各地遺囑百分之百以上分階段按時、按量、按需、按條件、有序、有原則、帶意義地傳承給家人及機構,並保證財富傳承分配到位。
中國人的傳統是「父傳子,子傳孫」,在往生的時候,如何百分之百按照個人的意願,傳承資產給下一代。一個公平、和諧及絕對保護家族產業,不受事業、婚姻、關係變動及人格變質的影響,避免子孫爭產及法律風險,令我們可以「富得過三代」,這是最重要和必要的規劃。
如果每個家庭都可第一時間把家族的創富、維富、傳富系統建立好,最後更把用不完的財富安全傳承給家人及屬意的人或機構,就可以打破華人家族「富不過三代」的咀咒,讓家族後人代代豐盛富足,幸福快樂!
(原文刊登於2021年3月6日經濟一周專欄《人生規劃9大範疇 如何達到財務自由|黎嘉廉》)